葉淑紅
教授/博導。
個人簡介
教授,博士生導師。遼甯省優秀科技工作者,大連市優秀專家,遼甯省第五批百千萬人才工程千人層次,大連市首批領軍後備人才。現任伟德官网下app官方网站食品質量與安全系主任。
2014年09月-2015年09月,美國加州州立理工大學 人類營養與食品科學,訪問學者
2007年12月-2010年05月,華東理工大學生物反應器 國家重點實驗室,博士後
2003年09月-2006年09月,大連海事大學 環境科學專業,工學博士
1998年09月-2001年04月,大連輕工業學院 發酵工程專業,工學碩士
1990年09月-1994年07月,大連輕工業學院 食品科學專業,工學學士
社會兼職
食品質量與安全檢測學報審稿專家
研究方向
1.森林食品資源的研究
2.微生物食品資源的開發與安全性研究
主要成果
2013年獲遼甯省技術發明三等獎1項(排名1)、2012年獲大連市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排名1)、2011年獲遼甯省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排名2)、2011年獲大連市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排名2)、2011年獲中國紡織協會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排名6)、2008年獲遼甯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排名5)、2007年獲大連市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排名6)。發表論文60餘篇,其中作為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SCI、EI收錄論文15篇。獲得授權發明專利3項。副主編教材2部,參編4部。
科研項目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銀杏内生菌資源庫的構建及其活性多糖對CYP450作用機理的研究”、 遼甯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海洋假單胞菌PT-8多糖美拉德改性大豆蛋白及接枝物的抗氧化性研究”、 遼甯省高校優秀人才支持計劃項目“海洋假單胞菌Pseudomonas sp. PF-6胞外多糖的合成機理及抗氧化性研究”、遼甯省教育廳科學研究一般項目“果蔬保鮮劑的研制”、 大連市科技計劃項目項目“飼料中梨孢鐮刀菌 T-2毒素的代謝及去毒劑的開發”等縱向課題6項。參與國家農轉資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省市科技計劃項目以及橫向項目等20餘項。
正在承擔的課題: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銀杏内生菌資源庫的構建及其活性多糖對CYP450作用機理的研究”
出版著作和論文
副主編教材《食品安全學》、《生物化學實驗技術》,參編《生物化學》、《疫苗工程》、《食品微生物檢驗技術》、《實用食品加工技術》等4部。發表論文60餘篇,主要代表論文如下:
[1] Ye SH, Ma ZY, Liu ZF, Liu Y, Zhang MP, Wang JH. Effects of carbohydrate sources on biosorption properties of the novel exopolysaccharides produced by Arthrobacter ps-5. Carbohydrate Polymers, 2014, 4(112):615-621.(SCI)
[2] Ye SH, Zhang MP,Yang H, Wang H, Xiao S, Liu Y, Wang JH. Biosorption of Cu2+, Pb2+and Cr6+ by a novel exopolysaccharide from Arthrobacter ps-5.Carbohydrate Polymers, 2014,101, 50-56.(SCI)
[3] Ye SH, Yu T, Yang H, Li L, Wang H, Xiao S, Wang JH. Optimal culture conditions for producing conjugated linoleic acid in skim-milk by coculture of different Lactobacillus strains. Annals of Microbiology, 2013, 63(2):707-717. (SCI)
[4] Ye SH, Liu F, Wang JH, Wang H, Zhang MP. Antioxidant activities of an exopolysaccharide isolated and purified from marine Pseudomonas PF-6.Carbohydrate Polymers. 2012, 87(1):764–770, 2012.(SCI)
[5] Ye SH, Mu GQ, Wang JH, Wan HP. Solid state for immobilization of Bacillus cells bound intracellular lipase within biomass support particle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al and Network Technology. ICENT 2010, 327-329.(EI)
[6] Ye SH, Wan HP, He LF, Wang JH, Li YG, Ding YS. Screening and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Halophilic Bacteria from the Deep Sea Water at Low Temperatur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oinformatics and Biomedical Engineering.2008, 1050-1053.(EI)
[7] Ye SH, Huang LC, Yao OL, Ding M, Hu YY, Ding DW. 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2006, 71(4):543-548.(SCI)
[8] Ye SH, Ding M,Ma D, Lin XZ, Ding YS, Ding DW. Bioremediation of oil pollution in Liaodong Bay Wetl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06,26(5),143-146.(EI)
[9] Mu GQ, Li H, Hou YM, Ye SH*. Comparison of volatile compounds in multi- strains douchi fermented in different salinity and strains.Computer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3rd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2010, 9:144-147.(EI)
在讀學生人數
在讀碩士研究生6名。
畢業學生人數
已畢業碩士研究生13名。